自本世紀60年代以來,發(fā)達國家在研究檢驗自動化方面不遺余力。隨著現(xiàn)代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大大加速了自動化的進程。目前自動化已遍及醫(yī)學檢驗的所有領域,各式各樣的自動分析儀日新月異。
臨床生化檢驗是實現(xiàn)自動化最早也最有成效的部分。在發(fā)達國家,大部分臨床生化,特別是大批量的常規(guī)檢查均已實現(xiàn)自動化。目前,我國?。ㄊ校┘壱陨厢t(yī)院大部分亦裝備了不同檔次的自動化分析儀。與之配套的試劑、質控物和部分消耗性組件,國內已有少數(shù)廠家生產(chǎn)供應。大部分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核心部分仍是一個建立在比色分析基礎上的自動比色系統(tǒng)。但目前不少儀器同時兼有免疫透射比濁和附加離子選擇電極,用以測定某些不能用比色法檢測的特種蛋白質、治療藥物,以及無機離子等,以擴大應用范圍。儀器設計目前較流行的是開放分立式,其結構簡化,而檢測速度加快,可達每小時1000多次。新開發(fā)的儀器已不再采用連續(xù)流動式和離心式。
1.光路的設計:在光路設計方面,大型儀器越來越多地采用了后分光式和矩陣式發(fā)光二極管檢測器。所謂后分光,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前分光而言。眾所周知,過去的光度計,在光源燈和樣品杯之間,先要用濾光片、棱鏡或光柵分光,通過可調的狹縫,取得與樣品“互補”的單色光之后,照射到樣品杯,再用一個光電池或光電管作為檢測器,測定樣品對單色光的吸收量(吸光度)。而后分光則是將一束白光(混色光)先照到樣品杯,然后再用光柵分光。同時,用一列發(fā)光二極管(可多達十多個)捧布在分光后的一個平面,作為檢測器,以檢測任何一個波長的光的吸收量。
后分光的優(yōu)點是:①可同時選用雙波長或多波長進行測定,大大降低了“噪聲”,提高了分析準確性;②光路中無可動部分(無須移動儀器的任何部件,即可選擇多個波長),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故障率,而且顯著提高了分析精度。
2.應用試劑的變化:早期的生化自動分析儀結構比較簡單,往往只有一個加試劑的管道。因此,在試劑的設計上,要求配成混合的“單一試劑”。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經(jīng)驗的積累,單一試劑的缺點已日益顯露。特別是用酶法測定的大多數(shù)試驗,由于樣品中除了待測物以外.還含有多種酶、蛋白質等活性物質,酶試劑本身也可能不太純,這樣就可能存在許多副反應。在用單一試劑時,這些副反應與“正反應”一起作用,將造成測定結果的假性升高或降低。為此,現(xiàn)代大型生化分析儀部分已改用雙試劑。在測定過程中,首先讓試劑I與樣品中的干擾物反應,數(shù)分鐘后再加入試劑Ⅱ,啟動真正的反應,從而使結果更加準確。